skip to Main Content
欢迎来到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
1. 官宣: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将于4月20至22日举行
2. 李保东秘书长会见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大会主席曾伟雄
3. vivo签约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战略合作伙伴
4.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日程(4.16)
5.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部分确认嘉宾名单
6.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部分确认嘉宾名单
7.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022年咨委会会议
8.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022年理事会会议
9.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举办“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展与合作线上研讨会
10. 博鳌亚洲论坛举办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研讨会
11. 李保东秘书长会见渤海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赵志宏
12. 周小川:数字技术升级迭代并深度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13. 李保东秘书长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柯邱鸣
14. 潘基文:全球必须重归合作和对话
15. 图尔克:寻找合适方法治理债务危机
16. 特里亚:需要一套新的布雷顿森林协定
17. 阿赫塔尔: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
18. 薄迈伦:避免中美关系渐行渐远
19. 阿赫塔尔: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
20. 李保东秘书长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上的讲话
21. 张军秘书长考察论坛年会设施
22. 张军秘书长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3. ​2025年年会深观察(四):全球化面临挑战,自由贸易港带来全球贸易新动能
24. ​青年如何引领可持续未来
25. “中日企业家对话会”在博鳌举行
26. 2025年年会深观察(八):开放共识下挑战仍大,亚洲如何构想区域一体化未来?
27. 2025年年会深观察(九):全球治理将走向何方?博鳌重申多边主义,推动转型与改革
28. 张军秘书长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等
29.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全球转型中的可持续发展:2030目标落地,全球合作是关键
30.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二):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是时候行动了
31. 年会热词 :亚洲世纪 | 伊恩·戈尔丁
32.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三):人工智能治理的关键问题:探索标准边界与建立全球性治理机构
33.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四):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难度陡升,亚洲如何扬长补短?
34.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五):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突围”转变,跨境电商构建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35. 年会热词 :重建信任 | 翟京丽
36.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六):如何应对美国关税冲击?亚洲正在加强区域协同,追求合作伙伴多元化
37.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七):在世界大变局中重建信任:多边主义寻找新答案,不确定性考验大国担当
38. 年会热词 :多极世界 | 基里尔·巴巴耶夫
39. 年会热词 :滑铁卢时刻 | 柯成兴
40.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九):当机器变得足够智能,人类该如何与它相处?
41. 2025年年会深观察(二十):大变局下企业的应对之道:全球化布局,视绿色转型为商业契机
42. 2025年年会深观察(二十一):全球协同共进,加速迈向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争端增多、关税和贸易壁垒增加,全球自由贸易面临着巨大考验。

3月25日,在海南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立足全球自由贸易演变,围绕自由贸易港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作用与合作展开讨论。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全球最高水平的贸易开放形态,自由贸易港最接近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最终目标。在全球化遭遇“逆风”之际,自由贸易港成为贸易开放促进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例证。

自由贸易严峻挑战中孕育新机

3月17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发布的中期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预期下调至3.1%和3.0%,较去年12月预测值分别下调0.2个和0.3个百分点。报告同时指出,国家间贸易壁垒增加、地缘政治和政策不确定性是导致下调的原因之一。

在上述分论坛上,如何应对全球自由贸易遭遇的挑战是重点话题之一,与会嘉宾也表达了对当前自由贸易严峻形势的担忧。

全球贸易环境似乎越来越脆弱、不确定和不稳定。潘基文援引世贸组织相关数据称,截至2024年10月,贸易限制已经影响了全球11.8%的进口和3.2%的出口,而且短期内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随着覆盖全球半数人口的70多个国家的新领导层上任,2025年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并伴随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新发展。

英国前投资大臣秦智涛表示:“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竞争的纪元,一个多边主义不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时代。”他称,一些国家放弃全球贸易和多边主义是出于一种想要保护自身优势的“自私”心态。

但与此同时,担忧中也孕育着新的机会。当全球贸易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时,自由贸易港(区)在促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西班牙前外长阿兰查·冈萨雷斯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自由贸易港(区)对于全球贸易顺畅的重要性。在她看来,自由贸易港(区)面积小、针对性强,能够提高区域经济的韧性,让全球贸易能够继续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增长。其次,自由贸易港(区)允许一些措施在小范围先行先试,尤其适合尝试技术赋能等服务贸易形式的创新。此外,自由贸易港(区)可以极大地节省成本、优化物流、提高效率,让全球贸易能够更加顺畅。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重要支点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具有重大意义。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仅是货物、服务、资金、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试验田,更是规则制度集成创新的前沿阵地。中国改革开放通常都是从少数特殊区域进行试点,取得经验,不断改进,赢得共识。

在致辞中,潘基文也点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海南省打造为自由贸易港是需要远见和领导力的勇敢之举,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

他说:“过去7年,我们见证了海南省如何转型、重塑自我,从热带农业到高技术产业,海南正成为吸引全球人才、资本和资源的强大磁石,并着力打造新兴的旅游、航运、物流和金融中心。”

海南省省长刘小明表示,海南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先行先试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落地实施“零关税”清单、15%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等政策。当前,海南正在加紧落实相关运作方案,加快推进自由贸易的核心政策落地,精心做好各项工作,确保2025年年底如期顺利实现封关运作。

今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将迎来全岛封关运作,迈向新阶段的海南将有哪些更新到探索?

周小川表示,从潜在比较优势来看,海南自由贸易港应更加侧重于服务贸易的开放,注重发展高端服务业,打造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高地。

他认为,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强国,但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仍然相对较低,2024年为56.7%,中国服务业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海南可以利用独特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出台高端服务业准入和监管的负面清单。”他称。

周小川还建议,海南要发挥好在亚洲区位上的优势。当前全球经贸规则受到重大冲击,海南可以利用区位优势,与东盟国家积极开展合作,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努力促进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支点。

在“自由贸易港:引领全球自由贸易进行”高端对话环节,与会嘉宾进一步探讨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的发展方向。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经过加权平均,中国的关税水平是3.4%,已经很接近零关税水平。”当前,海南的进出口贸易占全国0.5%,进口占全国1%。“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扩大国际贸易总量,凸显海南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但海南也要避免因推广加工贸易而牺牲生态环境。”他称。

此外,政策的可持续性也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问题。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前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表示,企业家最关心的是政策的稳定性。当前,西方国家的一些政策产生了钟摆效应,引起了不稳定性,而中国的耐心治理正是当前世界所需要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也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相关政策制度安排已基本落成,下一步要把这些政策做好用足。

全球自由贸易港互通互鉴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加快,全球自由贸易港的数量不断增多,功能不断扩展。当前,全球有130多个自由贸易港和2000多个与自由贸易港内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经济区域。这些自然禀赋及功能定位各异、模式和制度不尽相同的自由贸易港(区)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独特优势,促进区域和全球贸易的顺畅与安全?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致辞中表示,香港拥有悠久的法治传统,建立了与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相一致的普通法制度;香港的专业人员精通国际和中国内地的商业惯例;香港的低税制也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具有吸引力,能够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梁维特则以澳门为例,指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优势无可比拟,但澳门可以起到精准联系人的作用,发挥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服务平台作用。他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跑步拿政策”,而香港和澳门则需要“跑圈找伙伴”,助力中国和全世界的互联互通。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