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欢迎来到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
1. 官宣: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将于4月20至22日举行
2. 李保东秘书长会见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大会主席曾伟雄
3. vivo签约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战略合作伙伴
4.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日程(4.16)
5.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部分确认嘉宾名单
6.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部分确认嘉宾名单
7.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022年咨委会会议
8.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022年理事会会议
9.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举办“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展与合作线上研讨会
10. 博鳌亚洲论坛举办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研讨会
11. 李保东秘书长会见渤海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赵志宏
12. 周小川:数字技术升级迭代并深度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13. 李保东秘书长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柯邱鸣
14. 潘基文:全球必须重归合作和对话
15. 图尔克:寻找合适方法治理债务危机
16. 特里亚:需要一套新的布雷顿森林协定
17. 阿赫塔尔: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
18. 薄迈伦:避免中美关系渐行渐远
19. 阿赫塔尔: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
20. 李保东秘书长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上的讲话
21. 张军秘书长考察论坛年会设施
22. 张军秘书长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3. ​2025年年会深观察(四):全球化面临挑战,自由贸易港带来全球贸易新动能
24. ​青年如何引领可持续未来
25. “中日企业家对话会”在博鳌举行
26. 2025年年会深观察(八):开放共识下挑战仍大,亚洲如何构想区域一体化未来?
27. 2025年年会深观察(九):全球治理将走向何方?博鳌重申多边主义,推动转型与改革
28. 张军秘书长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等
29.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全球转型中的可持续发展:2030目标落地,全球合作是关键
30.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二):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是时候行动了
31. 年会热词 :亚洲世纪 | 伊恩·戈尔丁
32.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三):人工智能治理的关键问题:探索标准边界与建立全球性治理机构
33.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四):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难度陡升,亚洲如何扬长补短?
34.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五):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突围”转变,跨境电商构建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35. 年会热词 :重建信任 | 翟京丽
36.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六):如何应对美国关税冲击?亚洲正在加强区域协同,追求合作伙伴多元化
37.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七):在世界大变局中重建信任:多边主义寻找新答案,不确定性考验大国担当

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匹“黑马”,跨境电商正在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速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世界变局之下,这样的发展势头还将继续,并强势带动着全球供应链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新业态的快速崛起,也对传统模式和监管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增长与行业变革之下,跨境电商的发展逻辑已逐渐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突围”转变。全球视野下,跨境电商呈现出哪些确定趋势?又如何在变革中更好地把握机遇,从容应对挑战?

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聚焦“跨境电商:合作互惠共赢的贸易新动能”举行分论坛,邀请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柬埔寨央行行长谢丝蕾,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环球快递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汀·霍尔盖特,PayPal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邱寒等重磅嘉宾展开深入对话,为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跨境电商高增长趋势继续

作为整场分论坛的主持人,深圳大学开放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学明首先提出,在世界经济总体缓慢复苏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总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能,预计2024年全球跨境电商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跨境电商的发展一方面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从而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给各地在税收管理、市场准入和监管等方面带来了新的课题。

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的数据十分多元。在江小涓看来,数据背后有两个趋势是确定的:第一,跨境电商的增长速度快于一般贸易;第二,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跨境电商仍然是国际贸易中极有力量的增长方式。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成长,这一趋势还将强化,并推动跨境电商向海外及年轻化市场不断延伸扩张。

在全球跨境电商的发展中,中国“领跑”并保持主导地位。根据初步统计,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美元,增长10.8%。跨境电商“卖全球”的潜力进一步释放,同时“买全球”的优势也在持续发挥。

国际支付平台PayPal进入中国已经20多年,是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见证者。邱寒表示,根据内部数据,他们观察到了三个主要趋势。第一,中国跨境电商的业务模式正在从B2B向B2C转变,这也对应着中国制造品牌化和高端化的升级趋势。第二,美国至今仍是中国跨境电商的最大市场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商能力的提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正在走向越来越多元的市场。第三,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正在从“老三样”向“新三样”迭代,游戏、网文、短剧等虚拟产品的出口也在快速增长。

在这些变化中,邱寒认为,尽管全球市场充满着不确定性,但因为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跨境电商的发展势不可挡,而且尚处于成长周期的早期,将在未来显出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

构建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面对行业和全球变革,跨境电商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现场嘉宾从政策、产业、技术和全球协作等多维度提出建议。

作为中方代表,李詠箑表示,中国主动开放并与各国共享中国经验,分享发展红利,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同时还推动世贸组织完成电子商务协定谈判,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也纳入了电子商务的章节,已与33个国家签订了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

论坛上,李詠箑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希望各国进一步深化跨境电商领域合作,探索建立公平透明、互惠共赢、适应业态特点的税收征管体系,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第二,希望各国加强政界、工商界、学术界的对话交流,共享经验做法、征信等事宜;第三,希望各国理性客观看待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通过沟通协商解决跨境电商“成长中的烦恼”,为跨境电商等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跨境电商是国际贸易数字化的核心载体。作为国际智库代表,周瑞表示,在商业数字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商品的信息变成数字化的信息,还要考虑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为此,首先,各地的政策制定者要主动对贸易链、供应链的碳足迹进行监管并公开披露;其次,相关行业应当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大数据,以帮其更好把握行业的发展;另外,这些大数据也应当用以支持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并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更广、更深层次的应用。

作为柬埔寨金融政策制定者,谢丝蕾认为,跨境电商的确催生了大量商机,并推动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国内的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这意味着各国在经济架构及海关政策等方面都需要作出相应调整。面对跨境电商带给当地中小企业的冲击,需要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另外,还要建立自己的支付门户,以支持当地电商的发展。

江小涓提出,当前跨境电商在各国都享有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政策,比一般贸易拥有更大的优惠,整体处于较有利的政策环境中。然而,从部分国家发出的信号来看,接下来也可能作出一些调整。另外,在碳足迹方面的监管加强,也会给大量中小企业带来挑战。

根据江小涓的观察,不少国家在跨境电商的发展中遇到最突出的挑战首先是操作压力,大量的碎片化订单给海关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要提高当地海关的执行效率,以避免给商业发展带来障碍。另外,谢丝蕾提到的跨境电商对于当地企业的冲击也颇为现实。对此,当地中小微企业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本土化的民族特色和定制化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服务业的进出口和全球化。

邱寒也认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国家关于跨境的政策还主要围绕货物贸易。然而,随着虚拟商品的发展,大量政策还是相对滞后,比如当前,国家的出口结汇计算额度仍然基于货物贸易。随着多元化业务的发展,各地相关的政策配套也需要与时俱进。

克里斯汀·霍尔盖特表示,要想推动跨境电商市场的持续发展,各地的税收门槛不仅要降低,还要及时顺势调整。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要考虑市场主体的需求,比如提供充足的外汇储备以及跨境支付的便利化服务,总之要找到既能促进本地电商市场发展又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方式。

周瑞对于全球跨境电商的未来发展保持乐观。他提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数字化的产品、服务以及跨境教育等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并将获得比实体产品更加显著的增长,中小企业迎来挑战的同时亦不乏机遇。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