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欢迎来到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
1. 官宣: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将于4月20至22日举行
2. 李保东秘书长会见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大会主席曾伟雄
3. vivo签约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战略合作伙伴
4.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日程(4.16)
5.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部分确认嘉宾名单
6.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部分确认嘉宾名单
7.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022年咨委会会议
8.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022年理事会会议
9.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举办“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展与合作线上研讨会
10. 博鳌亚洲论坛举办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研讨会
11. 李保东秘书长会见渤海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赵志宏
12. 周小川:数字技术升级迭代并深度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13. 李保东秘书长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柯邱鸣
14. 潘基文:全球必须重归合作和对话
15. 图尔克:寻找合适方法治理债务危机
16. 特里亚:需要一套新的布雷顿森林协定
17. 阿赫塔尔: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
18. 薄迈伦:避免中美关系渐行渐远
19. 阿赫塔尔: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
20. 李保东秘书长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上的讲话
21. 张军秘书长考察论坛年会设施
22. 张军秘书长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3. ​2025年年会深观察(四):全球化面临挑战,自由贸易港带来全球贸易新动能
24. ​青年如何引领可持续未来
25. “中日企业家对话会”在博鳌举行
26. 2025年年会深观察(八):开放共识下挑战仍大,亚洲如何构想区域一体化未来?
27. 2025年年会深观察(九):全球治理将走向何方?博鳌重申多边主义,推动转型与改革
28. 张军秘书长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等
29.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全球转型中的可持续发展:2030目标落地,全球合作是关键
30.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二):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是时候行动了
31. 年会热词 :亚洲世纪 | 伊恩·戈尔丁
32.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三):人工智能治理的关键问题:探索标准边界与建立全球性治理机构
33.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四):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难度陡升,亚洲如何扬长补短?
34.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五):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突围”转变,跨境电商构建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35. 年会热词 :重建信任 | 翟京丽
36.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六):如何应对美国关税冲击?亚洲正在加强区域协同,追求合作伙伴多元化
37.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七):在世界大变局中重建信任:多边主义寻找新答案,不确定性考验大国担当
38. 年会热词 :多极世界 | 基里尔·巴巴耶夫
39. 年会热词 :滑铁卢时刻 | 柯成兴
40. 2025年年会深观察(十九):当机器变得足够智能,人类该如何与它相处?
41. 2025年年会深观察(二十):大变局下企业的应对之道:全球化布局,视绿色转型为商业契机
42. 2025年年会深观察(二十一):全球协同共进,加速迈向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地缘政治冲突和全球经济波动的挑战下,亚洲经济继续扮演着全球经济引擎的关键角色,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领导力——2024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韧性背后,加快推进的开放与互联互通,以及区域一体化发挥了关键作用。与此同时,贸易协定、数字互联和机制协同等多个方面,仍然不乏挑战。

面对全球化分裂的趋势,亚洲做何选择,又如何构想区域一体化的未来?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围绕“开放与互联互通:区域一体化的未来”举行圆桌会。现场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印尼、新加坡等国的官员及国际组织代表就区域合作现状与未来路径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共同探寻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深化区域一体化,加码数字经济发展

面对当前加剧的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亚洲各地坚持在开放中推动区域一体化及共同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提出,从全球化的进程来看,参与其中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速必然更快,相对贫穷的国家也有机会更快地追赶上其他国家。然而,在新形势下,亚洲地区必须把重点放在真正能让各方获益的领域,并持续打造让各方获益的创新开放模式。

根据他的观察,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十年间持续深化,区域内贸易和海外直接投资占比超50%。不过,相较其他区域,亚太区域的数字服务贸易仍然存在较大障碍。为此,接下来需要继续打造相应的机制,从而有效提升并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赵峰涛表示,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数字基础设施覆盖不平衡、数字人才短缺以及跨国数据流动受阻等挑战,数字霸权和技术垄断依然存在,国际社会数字治理体系也亟待完善。在此背景下,中国将持续助力构建覆盖亚洲、四通八达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同时致力于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数字治理格局,加大技术援助和培训力度,缩小各国的数字能力差距。此外,中国一贯反对将数据问题政治化,搞数字技术霸权,主张依法保障各国数据安全的管理权,尊重网络空间的主权。为此,未来将进一步统筹资源平台,助力发展中国家完善法律法规,拓展国际合作,建设数字生态,更好地维护数字时代的发展潜力。

亚洲合作对话组织秘书长纳赛尔提出,当今国际合作已不是选项之一,而是必选项。在过去十年当中,亚洲成功的区域融合模式帮助这一区域实现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接下来,亚洲需要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以及绿色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才能让经济持续保有活力。

在巴基斯坦商务部副秘书长纳西尔看来,区域贸易协定与数字互联互通是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想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就必须参与区域性的贸易协定安排,区域间的自贸安排趋势会不断发展,进而形成更广、更深的融合。作为巴基斯坦代表,他明确表态支持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巴基斯坦正积极推动多项双边及多边贸易协定,包括与中国的中巴贸易协定。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也共同签订了协定,落实中亚地区的互联互通。作为极为重要的部分,数字经济将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中越来越多地涌现,并将保障当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基金主任王晓军也认为,实体的互联互通和一些区域性的自贸协定已经不足以解决现在的复杂问题,也不足以面对未来。因此,建立一个战略性的连接至关重要。同时,数字经济也能够为区域经济带来显著的好处,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要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数字经济的活力,需要提升跨境软环境,这其中包括不同体系和法律法规的协同。他建议设立信托基金,用以帮助增强本地区数字融合的软连接,协调数字方面的政策,打造值得信任和安全的数据流。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副执行秘书杨琳也提出,接下来亚太区域要重点拓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这需要形成数字监管和标准上的协同与统一。

美国科恩集团副总裁邵思科提出,自1998年以来,自贸协定就一直是亚洲国家实现区域发展及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式,让本来就很有活力的地方更有活力。因此,在实现跨区域的自由贸易上,亚洲区域间会比全球层面更容易商定,也会更容易给各地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他建议形成更多的问责机制,得以在各国间彼此协调各自的优劣势,同时在数字经济和其他领域形成定期的审议机制,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受益其中。

关于数字经济,研究表明,亚太地区在全球数字支付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数字钱包的使用率、渗透率占全球市场的七成,并将保持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支付已经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方式之一,数字支付以更为包容性和智能化的方式连接各方主体、各个市场,营造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生态体系,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支付互联互通的风向标和火车头。

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支付市场之一,中国银联董事长兼银联国际董事董俊峰分享了来自中国的经验以及服务区域一体化的思考。他提出,要做经济数字化和国际交流的赋能者,区域一体化市场攻坚的开拓者,开放网络生态和长期价值的连接者。

协同推进合作机制,构想一体化未来

区域一体化的未来,离不开合作机制的建立。

印度尼西亚前外长马尔迪·纳塔勒加瓦直言不讳地提出,亚太区域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机制或架构,大部分都是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自贸协定。而协同效应就意味着所有的力量都非常重要,绝不能依靠单打独斗。因此,能够把所有结构和系统整合起来,将点连成面乃至系统的协同机制极为重要,也是更高质量和更高效能协同的保障。在交流与融合过程中,亚太区域要避免出现各自为战的想法。这不仅仅指贸易,还包括技术、政治安全等,所有领域都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才可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与此同时,还要共同采取行动来应对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问题,毕竟地缘政治深刻影响着技术、贸易、经济、金融等多个方面。

作为在亚洲地区雇用了超过15万员工的跨国企业代表,德勤亚太首席执行官戴惟德提醒称,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东盟十国主导,最初邀请中日韩澳新印共同参与,然而印度最终缺席。与此同时,如果中国能够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影响也将极为深远。

印尼外交政策协会创始人、印尼前副外长迪诺·帕蒂·贾拉尔坦言,非洲有非洲发展愿景,欧洲也有欧洲愿景,东盟国家也有自己的发展愿景,但是亚洲却缺乏亚洲宪章和亚洲发展愿景。另外,有一些区域机制就好比是旧车一样,需要重新激活焕新或修复,在增强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新加坡前副总理、凯腾控股董事长黄根成以RCEP为例说,作为多年前的机制之一,RCEP也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能够吸纳新的成员国持续扩容。各个地区组织间也需要找到新的共同利益的立场与关切点,从而在合作中推动可持续发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科尔曼通过视频发表致辞称,亚洲有效应对非法贸易需要采取行为准则,打造更加干净的经济贸易。同时要按照国家最佳实践加强国有企业的治理,达到更加公平的竞争格局。另外,还应增强气候变化的信息共享,并通过包容性的多边对话共同避免或者最大化减轻负面跨境溢出影响。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Back To Top
Generic filters
Close mobile menu